这两天,B站有个热门的短剧:逃出大英博物馆,设定很有趣。
央视转载,公开表扬。
一度让这个品类,出圈好几个维度。
刚好我有朋友就是做短剧。
这哥们,早年在红薯,飞卢当过无情的码字员,基本上什么题材热,他就蹭热度,中译中,搞出过好几个流水线作品。
因为文笔差,文章水,作品自然没有激起一点水花。
挣扎几年,认命加入当时的流水线工厂:山海工作室,当了一个长期的码字工。
从自己搬砖,到带着别人搬砖。
凭借多年苦熬,如今也混成一个小中层,手下有几十个扑街作者。
这里说下工作室,这玩意其实分阶级。
最好的,就是瓜子酱油工作室,旗下本身就有一些文笔好,脑洞大的作者。
加上一点运营,很容易就能在各个平台证道。
一旦成神,一本小说几个人换着写,1年挣大几百万,轻松养活一个工作室。
就比如:七月未时,黑夜弥天。
当然,这种是比较少的,依靠传统路径就能活的很好。
而差一点的工作室:就是山海这种。
一群底层作者,跟风模仿,往后10年,搞出无数工业垃圾。
因为没有大热作品,虽然一年几百本产出。
写完就被仍在角落,没人翻,也没人看。
为了活着,每年折腾整活。
终于,今年短剧火了,曾经那些无人问津的工业垃圾,被山海扫去灰尘。
拍成低成本短剧。
主打一个低成本,出片快,量大,收益好就加大投资拍,数据不好直接切。
这些短剧平均一部是20-40万成本,付费收入就可以轻松达到几百万,抛出掉投流、分销的成本,每部剧能赚至少五六十万。
按我朋友的说法,这样的短剧公司,最好的一个月能挣大几千万。
他所在的山海工作室,如今也升级成山海集团。
总部扎根于广西南宁,今年八月,杭州分公司、广州分公司、横店分公司,也已经正式设立,员工总人数两百人,今年预计突破四百人。
甚至,他们还从曾经的东家,挖空一大波编辑。
老东家残血。
曾经的临时工,几年后,干翻东家,突然,有点燃了,还真有点莫欺少年穷的味道。
山海经,卖花挣60 | 信银理财,送100元 | 养宠物,每月60元 |
霸王餐,白嫖外卖 | 爱奇艺会员,最低99元 | 收奖网,每天做调查 |
暂无评论